您所在的位置:雕琢时光 > 茶文化

小茶叶筑起脱贫致富路

来源:雕琢时光    发布时间:2023-10-30    浏览次数:378

  莒南县洙边镇茶溪川田园综合体

  “可别小看这一片片小小的茶叶,这些年我们多亏了它。”1月28日上午,莒南县洙边镇清水涧村刘玉明一边忙着在自家茶地里薅草,一边和记者聊着他的生活计划。

  刘玉明今年71岁,20年前,因妻子患上风湿性关节炎、帕金森等慢性病,医药费几乎把家底掏空,家庭因病致贫。“刚开始时虽然到处看病,但家属还能自己走动,后来越来越严重,直接瘫痪在床,常年需要人照顾。”刘玉明告诉记者,由于家庭特殊情况,他无法外出务工挣钱,日子过得比较拮据。

  脱贫攻坚的号角吹响后,刘玉明一家被精准识别为建档立卡贫困户。随后,各项扶贫政策相继落实到刘玉明一家,结对帮扶干部和村组干部时常登门嘘寒问暖,他们忙上忙下的身影让他倍感温暖。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雪中送炭仅是权宜之策,激发“造血”功能方为长久之计,帮扶人员心里十分明白。

  “刘玉明很勤快,不怕吃苦。”“清水涧村正在大力发展茶叶种植,刘玉明种茶多年,具备一定种植基础。”经帮扶人员和村组干部合计,决定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引导刘玉明通过种植改变家庭状况。

  “之前我就种茶叶,但由于缺乏技术,经济效益不好。帮扶干部建议我多种茶叶,在提高产品质量和种植技术上下功夫,我正求之不得!”原本以为要做一番思想工作才能让刘玉明走发展茶叶产业脱贫致富的路子,没想到,帮扶干部的打算和刘玉明的心愿不谋而合。

  虽然冬季是茶树休养的季节,但刘玉明每天都到茶园转转、看看。

  铲荒草,栽幼苗,修枝条,除害虫,施肥料,刘玉明不仅把家里的一亩多地全部栽种了茶叶,还流转附近村民几亩地连片发展。

  “现在我们村以及周围好多村都是茶叶专业村,也有很多茶叶合作社,村民采摘下来的鲜叶当天就可以卖了并拿到钱。”产业发展好了,生活才会有保障。如果说办理医保、大病救助等健康扶贫政策让刘玉明免除了后顾之忧,产业项目收益、金融扶贫、孝善基金等一系列帮扶举措落实到位,让他家的生活更有了保障。2016年底,他们一家“脱贫摘帽”。

  去年,刘玉明家的茶叶、花生等农产品卖了8000元。增加了收入,他还有着新打算。“去年,我试制了一点自家采摘的绿茶,口感还行,价格将近翻了番。眼看开春了,这两天我正准备着把这些茶树和果树再收拾一下,现在农村发展越来越好,我相信只要好好干,日子一定会越来越好。”对于未来生活,刘玉明信心满满。

  在莒南县洙边镇,刘玉明家的情况只是当地群众发展茶产业致富的一个缩影。

  采茶季节,茶农们忙碌的身影

  洙边镇素有“中国茶叶之乡”、“中国板栗之乡”之称,是著名的“国家级生态乡镇”。对该镇而言,优越的自然环境是它发展茶叶的先天优势。近年来,洙边镇立足区位优势大力发展茶产业,以茶为媒做大做强茶产业,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茶产业是我镇优势产业,做大做强茶产业,对精准扶贫有重要意义。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以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县扶贫办的具体指导下,我镇结合实际情况积极规划筹建,围绕‘村增收、户脱贫’的目标,立足产业优势,大力发展扶贫项目,特别是依靠茶产业的优势,带动了我镇贫困群众脱贫致富。今后,洙边镇将继续把茶叶作为一项富民工程来抓,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目标,继续推动茶叶产业发展基地化、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以专业合作社崛起,助推乡村振兴发展,带领村民全面奔小康。”洙边镇扶贫办主任王琴说。

  据介绍,近年来,莒南县不断创新茶叶发展思路,通过“公司+合作社+村集体+农户”的利益联结模式,整合当地茶叶产业资源,优化茶叶产业结构同时,通过推进龙头企业培育,在企业带动中谋求发展,串联起了“茶叶采摘、加工、销售”全产业链,让广大茶农的腰包越来越鼓。同时,依托龙头企业,大力发展茶业产业项目,充分发挥扶贫项目资金作用,不仅有效的带动贫困户脱贫,还在奔小康路上越走越宽广。截至2020年底,全县茶园种植面积达8万亩,茶叶产量达3800吨,实现产值7.5亿元。茶产业的发展使一个个贫困家庭走出困境,因茶而富,一个个村庄旧貌换新颜。

  临报融媒记者赵泽军 通讯员路彦刚

其他知识